新闻.奇闻.中国 www.QiWen.Cn

奇闻网(QiWen.Cn)旗下系列站点,奇闻趣事尽在奇闻中国

  • 社会奇闻
  • 不解之迷
  • 自然奥秘
  • 天下奇人
  • 彩票趣闻
  • 腐败贪官
  • 鬼故事篇
  • 恐怖长篇
  • 故事连载
  • 灵异事件
  • 史海钩沉
  • 考古发现
  • 骗术解秘
  • 谍海风云
  • 两性趣闻
  • 网络人生
  • 解梦圆梦
  • 目击实录
  • 科学之谜
  • 科技发明
  • 飞碟探索
  • 天灾人祸
  • 听评书
  • 汉字笔画
  • 首页 >> 千年历史 >> 考古发现 >> 新闻正文 【手机请访问qiwen.cn】

    算命 评书 连环画 郭德纲 恐怖悬疑 艾宝良专辑 有声文学 科幻小说 侦探故事 希区柯克 幽默笑话 单田芳

    状元试卷作弊坎肩展示1300年科举兴衰

    发布时间:2003/9/21 9:32:52 阅读:

      正当学生们为高考紧张准备之际,4月17日至26日,“中国科举文化展”在民族文化宫举行。曾有西方学者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次展览共展出科举文物、图片及模型430余件,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在中国的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
       全国惟一状元试卷露面

        本次展览中,最珍贵的展品是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状元赵秉忠殿试的试卷。科举制度有着1300年的历史,产生过700多位状元,但保留下来状元墨迹的试卷,包括台湾省在内,全国仅此一张。

        1598年,万历皇帝亲自主持殿试,题目为《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赵秉忠在一天之内写下了这份“状元卷”,万历皇帝在卷首朱批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全卷长3.3米,宽38厘米,共2460个字,写得端正漂亮,朴实浑厚,既是策文又可看作书法作品。

        记者了解到,状元卷于1983年由赵秉忠第13代孙赵焕彬捐献,为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状元卷捐出后,一直保存在青州博物馆,该馆也因收藏该卷而名声大震。没想到的是,1991年8月,该馆的一名保安人员偷出状元卷,欲以150万元的价格出售。公安人员奋战8天9夜,终于在他还未出手时将其捕获,状元卷也完璧归赵。

        喜报原是庞然大物

        除状元卷外,展厅内还悬挂了一个长长的条幅,上写着从唐代到清代657位状元的名字和他们金榜题名的年代。关于状元的数目,记者在展览中看到的资料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说是700多名,有的说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31年(1905)正式废除科举为止,共开科742次,取进士106689名,其中状元611名。

        金榜题名,晋升三甲即可获得进士身份,在朝廷内授官任职,家人会接到报捷的喜报。这喜报可不像如今的荣誉证书或奖状般大小,而是高六尺、宽二尺的庞然大物,展厅内挂了多幅明清时期的喜报,其中就有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骞的状元喜报。

        刘墉、纪晓岚的题名金榜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向展览提供了两件珍贵的藏品,其中有一件乾隆16年(1751)的金榜。这份金榜有一本书大小,像奏折一样能拉开来写,而不是贴在墙上的告示。在这份金榜的“第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二名的位置上,记者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刘墉。一位参观者对记者说:“刘罗锅有了,怎么没看到纪晓岚?”巧得很,记者又在展厅内另外一份金榜上找到了纪昀(即纪晓岚)的名字,他是乾隆十九年二甲第四名。

        这次展览还陈列了当年考场作弊时所用的“道具”。作弊也是科举制度中绝对杜绝但又屡禁不止的现象,作弊的手法花样翻新、防不胜防。展品中,伪装最巧妙的是一件麻布坎肩,前后里外均密密麻麻地写满蝇头小楷,不用放大镜还真难看清上面写些什么。

        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有的西方学者干脆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展览还陈列了一些国外研究中国科举考试的图书,分别讲述了英、法、德、美等西方国家从中国科举制度中得到启示,先后建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历程。还展示了部分研究科举制度的著作。 (刘易)

     

    向您的朋友分享本文章 或这里闲聊群号 433677925 奇闻中国有声读物资源

    更多


    杖履相从,笔顺动画GIF免费下载

    相关新闻

    精选视频推荐

    图片推荐

    最新奇闻

    每天学习一点点

    热点奇闻

    推荐奇闻

    www.QiWen.Cn 鄂ICP备050013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