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神秘的中国古代预言家
发布时间:2003/9/21 9:46:54 阅读:
一“甲子”的60年间,恰恰是大元帝国的全盛时代。这一系列诗句的隐密
信息
由此似乎豁然可解。
更有趣的是,所谓“年华二八乾坤改”,提示了改朝换代的信息,而元帝国又恰恰
是在
元顺帝至正28年亡国的。这难道纯粹都只是无意义的巧合吗?
如果我们在一片旷古无人迹的沙漠中找到了几块精心雕磨过的石器,我们立刻会意
识到
这是人工的作品,这是智慧的产物,因为这种雕磨是负载着文化意义的。同样,如果在
这些
谜一样的诗篇中我们已读取到有意义的信息,难道我们仍然会认为这纯粹是一种偶然和巧合吗?
事实上如果将这些事件嵌入到上述诗篇的内在逻辑结构中,其历史意义立即隐然而可观。
那么我们会问,例如:
火龙蛰起燕门秋,为什么不是燕门春或燕门夏或燕门冬?为什么偏偏是燕门而不是雁门或山门或其他任何门?为什么是火龙而不是黄龙或金龙?换句话说,在这些语词及意象中,
也似乎具有某种特定和被设定的信息。
那么由此就出现了令人惊异的一点。我们如果确认这些诗句确实具有我们所赋予的那种解释的历史意义。那么这个作者就是确切知道会有一个元朝并且会在一个“28”年亡国,知道会有一个“燕子”在朱姓的皇朝时代“飞来”,知道山海关之战,以及会有一个“百花”运动的人。我们可以假定这些诗的作者生存年代并不在北宋,而例如晚在明或清,或民国—
那么由于他对在他之后未来事件的确知,以及他通过这些诗句意象的暗示所赋予人们的明确信息,我们还是会惊叹他的前知性。除非他是一个死于1980年以后的人,或这些诗篇作成于1980年之后。然而不,这些诗至少在明代已广为流传,并且明确地被认为是关于历史的一
种神秘预言。事实上它收录在邵子的文集中。由此我们就不能不假定,历史似乎确实具有某种前定性,并且具有一种神秘的数字(易数)结构,这一结构使少数理解和会运用的人能够预知未来。(这也正是易数、易经和易学所以吸引人的原因。)而所有深入研究过历史中伟大人物和事件的历史学家都知道,在历史的可知可见性和可操作性之外,人类历史是确实涵有某一层更神秘而超越人意志的另一面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指的就是这一面。
此新闻共有2页 1 2
向您的朋友分享本文章 或这里闲聊群号 433677925 
相关新闻
精选视频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