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奇闻.中国 www.QiWen.Cn

奇闻网(QiWen.Cn)旗下系列站点,奇闻趣事尽在奇闻中国

  • 社会奇闻
  • 不解之迷
  • 自然奥秘
  • 天下奇人
  • 彩票趣闻
  • 腐败贪官
  • 鬼故事篇
  • 恐怖长篇
  • 故事连载
  • 灵异事件
  • 史海钩沉
  • 考古发现
  • 骗术解秘
  • 谍海风云
  • 两性趣闻
  • 网络人生
  • 解梦圆梦
  • 目击实录
  • 科学之谜
  • 科技发明
  • 飞碟探索
  • 天灾人祸
  • 听评书
  • 汉字笔画
  • 首页 >> 奇闻轶事 >> 社会奇闻 >> 新闻正文 【手机请访问qiwen.cn】

    算命 评书 连环画 郭德纲 恐怖悬疑 艾宝良专辑 有声文学 科幻小说 侦探故事 希区柯克 幽默笑话 单田芳

    解密--斯大林的妻子为什么要自杀

    发布时间:2003/9/21 11:45:06 阅读:

    是自杀。这不是自杀,这是被杀。"

      斯大林死后的几年,还有一位国家安全机关的、特别了解情况的将军在同给自己治病的医生谈话中指出,阿利卢耶娃是由于一个不幸的情况而死去的……原来,当时斯大林并没有去别墅,而是在宴会之后回到了家里。他向妻子的卧室走去,但是他在客厅里发觉窗帘在令人可疑地动弹,他便从口袋里掏出手枪,打了一枪。一颗意外的子弹就这样突然停止了领袖妻子的生命。

      尽管证言、证人很多,但说斯大林亲手蓄意谋杀了妻子从几方面讲都不太合逻辑。首先,不论娜佳是怎样死的,自杀还是被杀,损失最大的都只能是斯大林本人。从政治上讲就不用说了,当时开枪自杀是党员常有的结局。如果党员不同意党的路线或被党抛弃,开枪自杀是惟一的体面结局。但对娜佳的体面就是对斯大林的不体面,连妻子都从政治上反对他,这样的名声他不会喜欢;更不用说对家庭生活的破坏了。而且,要真的想置妻子于死地,还有许多别的、更隐蔽、更好听些的方式。而且,谁都不否认有过遗书,只有想死的人才会写遗书。娜佳自杀是绝不缺少动机的,正因为如此,"自杀"才成了机密。《真理报》发表了讣告:"我们亲爱的同志,一个心灵美好的人逝世了。一位精力充沛、无限忠于党和革命的年轻的女布尔什维克离开了我们……"

      对本国老百姓的非官方解释是:她死于急性阑尾炎。这是国家政治保卫局放出的谣言。

      而斯大林的爱女斯韦特兰娜却从小便被蒙在鼓里,直到她16岁,她自己学会了英文,开始有机会阅读《生活》、《幸福》、《伦敦新闻》等英美杂志后,有一天她看到一篇有关她父亲往事的文章,文章中的一句话"他的妻子于1932年11月8日夜里自杀身死"。这才使女儿知道了母亲的死因。斯韦特兰娜成年之后,莫洛托夫的妻子波林娜从流放地回来后也对斯维特兰娜讲了这件事。当时,社会上开枪自杀的事也太多了点儿,斯大林的大儿子雅可夫开枪自杀未遂对娜佳也产生了影响。当时,是个理想主义的时代,理想破灭了就会有人自杀,按照斯韦特兰娜的说法是:

      那个时候,常有人们开枪自杀的事。托洛茨基主义已经埋葬,开始了集体化,反对派的派系斗争分裂了党。许多著名的党的活动家,一个接着一个地自杀了。不久前马雅可夫斯基自杀了。这件事人们记忆犹新而且还没有来得及去理解呢?

      我想这一切都不能不对妈妈的思想有影响,因为她这个人十分敏感、容易冲动。

      妈妈在她的一生中是按着感情的规律生活和行动的。她性格的逻辑是诗的逻辑。母亲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父亲很尊敬她、很信任她,直到她死,父亲一直认为妈妈是他最亲近而忠实的朋友,妈妈虽然非常理智、组织性很强、善于克制自己,然而她是一个感情炽热的人。自幼被父母哥哥姐姐娇宠着,她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压力是完全可能的。

      娜佳自杀这件事极大地震动了斯大林。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妻子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担心人们会说他是个严酷的、毫不体贴的丈夫,就竭力表明自己总是热爱和尊敬妻子的。他问他周围的人,难道他少陪她去几次戏院算是真正严重的问题吗?她竟然发出这样的怨言,这说明她是多么地不理解和不支持他的工作。

      娜佳留给他的一张字条也伤害了他的感情,使他感到气愤。这张字条立即毁掉了,但斯大林的女儿从看到过这张字条的人那里得知,字条上充满了对他个人以及对一些政治问题的申斥和指责。当时正是农村中饥荒和暴行最为严重的时候。她可能从学院的同学中间听到过许多残酷无情的传说。她感到惊骇,就怪罪于他。

      对斯大林来说,这张由他视为"最亲密和最忠诚的朋友"的女人留下的最后的字条是一次毁灭性的背叛。他悲愤欲绝。"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他走近棺木站了一会儿。突然用双手推开棺木,转身走了,他甚至没有去参加葬礼。"他认为妻子是作为一个敌人离开他的。因此他拒绝到新圣母公墓去看她的坟。他搬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另一套房间去住,因为他不能忍受再住在曾和妻子共同生活过十几年的地方。

      阿利卢耶娃的遗体没有火化,她被埋在公墓里了。斯大林反对火葬。他命令亚戈达操办隆重的出殡仪式,将死者安葬在古时特权享有者的新圣母修道院的公墓里。那里是古代皇族的陵园,安葬过彼得大帝的第一个妻子、他的姐姐索菲亚,以及很多俄罗斯贵族的代表人物。斯韦特兰娜回忆说:

      朋友和亲人安葬了妈妈,跟在棺木后面的是她的教父阿维尔·叶努基泽老伯。很长很长时间我父亲不能保持自己的平衡。他没到新圣母公墓去看过一次妈妈的坟。他不能。他认为母亲已经成为他个人的敌人而离开了他。

      直到父亲去世前的最后几年,他突然常常和我谈起这件事……我看到他在寻找,在痛苦地寻找"原因",但是他没有找到。他一会儿骂那本"邪书",妈妈死前不久曾读过一本当时十分流行的书《绿帽》。他认为妈妈受了这本书的极大影响……一会儿他又骂波林娜·谢苗诺夫娜、骂安娜·谢尔盖耶夫娜、骂送给妈妈玩具般的小手枪的帕维尔舅舅……他四处寻找"是谁之罪",谁给她"灌输了这种思想",也许他想,如果找出这个人,他就会发现一个他的非常重要的敌人。斯大林在葬礼上表现也是众说不一的。除了斯韦特兰娜的说法外,还有另外的说法。莫洛托夫说:"我从未见斯大林哭过,但他在灵柩旁流泪了。她很爱斯大林,这是事实……他没有把棺材推到一旁,而是走到遗体旁,说了句 都怨我 。"

      娜佳的死对斯大林是个可怕的打击,他这个像钢铁一样的人是怎样挺过这段痛苦岁月的,人们只能想象了。直到1932年底,斯大林也不在公共场合露面,关在房间里,为爱妻伤神、抽烟斗、思考。他猜疑所有的人包括娜佳的亲戚,说是这些亲戚没起好作用:有送手枪的哥哥、有"不出好主意"的姐姐和嫂子;还有那个不知对她说了什么"安慰话"的莫洛托夫的妻子波林娜;更可恨的是布哈林,那群"右派"造成了她的死亡,蓄意破坏了他的窝、他的家。

      他连一分钟都没有想到过,也许还有他自身的过错,是他的冷酷无情以及缺少温暖和关心的态度,深深地刺伤了妻子的心。她是在精神十分激动、心情十分忧郁的情况下才走上绝路的。当他们夫妻关有些紧张时,他也许有所感觉,但他的注意力并不在娜佳身上,他倾心于事业、计划、工作、权力、斗争,他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妻子,他不认为他们之间的争吵会导致那样的后果。他真的是一点儿也不懂女人,女人对他来说有点儿过于精致、细腻、高雅了,特别是一个知识女性。

      他毫无反省的思维方式对其他人来说成了一场灾难,但对他本人来说倒是件好事,因为他可以不受内疚和自责的折磨,这样,倒容易挺过去。在斯大林给母亲的短信里我们读到这样一些内容:

      您好,我的妈妈您的信收到了。还收到了果酱、无花果和甜果子干。孩子们高兴极了,并向您表达谢意和敬意。知道您身体很好、精神愉快,我非常高兴。我身体很好,不用记挂,我能承受自己的一切。不知道您是否需要钱,我给寄去500卢布,以备家用。还寄去了我和孩子们的几张照片……

      愿您健康,亲爱的妈妈不要失去朝气!

      吻您,您的儿子索索。1934年3月24日

      孩子们问候您。娜佳去世后我的个人生活自然很沉重。没关系,勇敢的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坚强的。

       

      如果有着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是个普通人,那他殃及的只是他自己的家人;如果是个小有社会地位的人,也就是坑害一部分人;但他是斯大林、一个大国首脑,全国人民都要为此付出代价了。

      过去,在他喜欢的大剧院演戏时,政府包厢里坐的是领袖们和他们的妻子。娜佳死后,领袖们已经不携夫人进包厢了。在克里姆林宫迎新晚会上,全体政治局委员会坐在一起,成男宾席;妻子们在一旁,另有桌椅。

      斯韦特兰娜详尽地描写了斯大林生活的这种变化:

      一切都从内部发生了灾难性的变化。在父亲心上有什么东西已经被摧残了。于是这个家也就变了。

      这变化不是一下子来的,是逐渐发生的。到1938年,我母亲请来的那些人,除了我的保姆,一个也没有了。

      这个保姆之所以能留下来则完全是因为斯大林对女儿的格外宠爱。斯大林被告知说,这个保姆"不可靠",必须让她走,但女儿听说保姆要走,便大哭起来。他不忍心看女儿掉眼泪,发起火来,命令把保姆留下。但其他人却一年一年地逐渐不见了。

      祖巴洛沃的全体服务人员都撤换了,父亲的新别墅里清一色都是新的、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人。

      而主要的是我们家的管理制度完全改变了。以前是母亲自己随意从什么地方挑选人,她喜欢什么样的人就挑选什么样的人。现在,都是由内务部派来的工作人员一一取代。

      公家的"服务人员"完全不把我们看在眼里,就像我们根本就不存在。一般情况,这些人都是轮换的,所以我们也来不及熟悉他们,他们同样没有机会熟悉我们。他们觉得既然"主人"不和家人住在一起,而且看来也不怎么疼爱他的家眷,那么"服务人员"也只有如法炮制。

      外祖母有时为此闹一点小脾气,因此他们最不喜欢她。后来外祖父常常骂她,给她解释,说她"不懂得形势"。于是外祖母大喊起来,说:"是的我什么时候也学不会懂得这个形势"于是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嘟嘟囔囔地骂那些玩忽职守的"二流子"。

      妈妈死后,祖巴洛沃发生了她生前从来没有过的事---亲戚之间常有争吵……敌对的双方都想得到父亲的支持。这时总是打发我去:"去告诉爸爸去……"我就去找爸爸,结果总是受到申斥说:"你为什么重复别人告诉你的话,像个传声筒一样"他很生气,要求我不要为别人的事找他……他要求我不要给别人转信,不许当"邮箱",我们学校里有时有人托我给他带信。大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相互不满和气恼。

      娜佳死亡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所有人的头上,尤其是斯大林。他至死也不明白妻子为什么会自杀,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愤怒渐渐平息,渐渐有了怜悯之心,而且怀念使得他将二人幸福生活在一起时的照片放大并挂满了克里姆林宫的住宅和孔策沃别墅里。

      娜佳的死是无奈的,但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灵魂的不屈的呐喊。她拼尽她短暂的生命向命运做最绝望的抗争,她不仅使斯大林这个钢一样的人物无法平静,到死都无法忘怀,而且使我们今天仍不能不为之震动。从某种角度看,她是一个配得上斯大林这样人物的伟大女性,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正直女性,只是死得太可惜。当然,我们很难说她如果不死,事情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斯大林是否会像她死后那样变得那么残忍、多疑,是否一场悲剧会演化成一场闹剧,甚至出现些戏剧性的结局不管怎么说,她的存在是举足轻重的,是足以改变历史的,是斯大林的一生中除了母亲之外的最重要的女性。

      娜佳的死毁了斯大林所有的节日,在过节的时候,他都宁愿呆在南方,因为国家的主要正式节日也是娜佳逝世的忌日。


    此新闻共有21 2

    向您的朋友分享本文章 或这里闲聊群号 433677925 奇闻中国有声读物资源

    更多


    杖履相从,笔顺动画GIF免费下载

    相关新闻

    精选视频推荐

    图片推荐

    最新奇闻

    每天学习一点点

    热点奇闻

    推荐奇闻

    www.QiWen.Cn 鄂ICP备05001305号